2005年11月5日 星期六

Ashtanga Yoga with David Swenson/Session3

素食的我在香港其實沒有太多選擇,而且又不能飽餐後再作瑜珈,因此也不可能吃大餐,我還是到附近的麥當勞買了二份Green Salad就當成了我今日的午餐,回到更衣室又把濕淋淋的衣服換回去,實在是相當不舒服。Janet說我們上課的教室原來是作Hot Yoga的,再加上群體練習時的熱氣集中,所以才會感覺較是非常悶熱,大家都汗流浹背。還好下午陽光已經轉向,所以教室裡沒有那麼悶熱了。

我問Janet香港有沒有好的Ashtanga Yoga教室,她推薦給我Yogasana,網址在http://www.yogasana.com.hk/,地址在31F Century Court, Jaffe Road Wanchai,我問了她的職業,才知道她是國泰航空的空姐,因為職業的緣故,她在世界各地的瑜珈教室練習過,其中她最推薦紐西蘭奧克蘭的教室,她也去過我Ashtanga的啟蒙地Vancouver City Yoga,並盛讚其師資教學嚴謹,我倒是忘了問她有沒有上過Fiona Stang的課。她說她覺得瑜珈教室不需要豪華的裝潢,而應該致力於教學上,因此對於Pure Yoga略有微詞,因為豪華的裝潢與設施會提高學費,也提高了學習的門檻,這大概就是David昨晚所說的,一般人太重視瑜珈的外表,我想現在連教室都也成了商業取向的一個標的,實在非我們所樂見的。

香港也許是國際化的背景使然,亦或是我去的第一間瑜珈教室就是高檔的裝潢,剛開始反而讓我有點小小的不適應,尤其相較於「家徒四壁」的Vancouver City Yoga,連牆面都沒有油漆的狀況,真的是氣氛非常的不同。不過還好練習瑜珈的人心情都是蠻相通的,聊起來很有交集。

David先問大家隊於早上的課程有沒有問題,而且再次強調Making connecting with breath, “Control how we practice”。當同學問到避免練習受傷的問題,他舉例說Shoulder out of finger will hurt wrist, fingers need to push the floor, just like toes, “If not, don’t jump.”他把瑜珈比擬為hammer, “You can hurt yourself or build a house.” 還開玩笑的說Yoga has 8 limbs, injury is not the ninth limb. 大家又是一陣笑聲。

有同學問為什麼她總是會滿身大汗,大家都哄堂大笑,因為大概沒有一個人例外吧!David笑說”One hundred drops daily is correct, sweat is good feeling. If you really breathe deeply, you sweat. The key is to find the way to enjoy it.”而且他又提到”Don’t practice too hard. Think about a decade, or rest of your life.”

對於瑜珈的迷思,他說有人總覺得要會lotus才是一個yogi,但是pushing too far的結果就是 injury,所以要我們slower down,他一直強調 ”no problem”,而且由於一般的課程都是All level,我們這次的workshop也是,因此他認為teacher should pay more patience to students,覺不要躁進而導致受傷或是沮喪。

有同學問到是否該去印度(因為她說抽不出連續三個月的假期),尤其是Mysore去學Ashtanga?David回答說他在1977年到Mysore學習時只有連他三個學生,現在每節課卻有二百個學生,因此即使去了也可能不會得到太多的關注,也因為如此,現在教學的速度that’s why little slower。他的態度很開放,他說全世界現在已經有非常多優秀的瑜珈老師,因此印度不是唯一獲得瑜珈練習的最好地點,但是如果想去也很好,但至少要停留一個月,才能真正感受到整個印度文化的影響力。

還有個同學問到 “when can I get next series?” David的態度也是很開放,他認為想試就試,該停就停,原則還是一樣focus on breathing,只有在沒有breathing時才需要停下,但他要強調老師的重要性,you must get teacher’s attention,尤其在學習進階動作的時候,好的老師可以輔助練習,也可以避免練習受傷。

最令我驚奇的問題應該是有個同學「質疑」David的教學方式「似乎不夠tradition」,她說David沒有像一般Ashtanga Yoga開始時OM or chanting, David則反問 ”what’s tradition?” 他說如果要講tradition,那所有在場的女生都不能學Yoga,因為那原來是男人修行的方式,甚至如果你是西方人也不能學習,甚至你不是印度某個特別的階級也不能學習,他反問,這個所謂的tradition究竟是什麼呢?他說他的老師只對他說 “Take it (yoga) to west”。我心裡在想,若不是西方人把東方智慧像珍寶一樣帶到西方,無論是以科學化或是商業化的角度行銷,瑜珈才會成為這麼熱門的風潮,其實也是功不可沒。

另外有同學問到瑜珈的精神,David回答Spirituality is breath, because that’s how we live,他說不是比賽Mediation可以坐得比別人更久,或是OM or posture,他舉了個最簡單的例子,還模仿了一個非常誇張、但一看就非常「虛假」的微笑,他說孩子可以「天真的假裝」合掌、並且對你微笑,但一轉頭可以馬上罵你,再轉個頭又是「無邪的笑臉」,那姿勢看起來再真誠也沒有用,就好像露出ocean水面的一個小山頭,上面是physical part,下面卻是整個universe,” majority will be in your practice”,這個比喻應該已經貼切的回答了同學的問題。

接著就是sitting pose的練習,最有特色的就是Kukkutasana,David戲稱這個動作為 “take it up asana” or “take asana up”,大家聽了又是一陣笑聲,當我們真的作不起來的時候,他也聳聳肩說 “yoga is not easy “,David的課真是很風趣。他還提了一個他的學生有趣的例子,因為已經七十多歲了,他說那位老先生帶著一張6×8 feet的 ”giant mat”,因為是他家living room的尺寸,因為他受不了一般瑜珈墊「太小了」!實在有夠誇張的。

Jump back當然是sitting pose裏非常重要的動作,雖然說得容易,先take it up, then shoot back,但大家乒乒砰砰掉下來的時候,David也說 "It’s normal.” 但他說” You have responsibly to yourself. If you want try, go for it, but don’t tent to judge ourselves.”他還示範了一個「最難的」Option,就是無論口令唸到哪裡,就是坐好一動也不動!大家笑得有點心有戚戚焉吧,因為只坐著把腳伸直真的是最難的,因為很誠實接受自己的現況與能力。

David說 ”You learn a dozen, but still need to practice.”就像K. Pattabhi Jois耳熟能詳的名言 ”99% Pratice, 1% Theory”。

另外Trianga Mukhaikapada Paschimottansasna 的連續jump back有一個小訣竅,就是Jump back前先把伸直的前腳外翻,就能比較容易且迅速的後跳,動作更為流暢。

扭轉的練習Marichyasana A B C D對我是最為吃力的,也是我的弱項,當然option也很多,我確實有比今年初在加拿大學習時有進步了,不過還不夠好,要繼續努力這個部份。

Bend back的代表動作當然就是Urdhva Dhanurasana,也就是俗稱為輪式的動作,David要我們把注意力不要放在後腰,而是Open the front。雖然大家都會做全輪式,但他卻要我們三個人一組,由二個人在前後後肩頰及臀部上方的位置往不同方向拉扯,讓腰部不是拱高而是攤平,我的夥伴們說聽到我的腰部骨骼發出聲音,還嚇了一大跳,以為把我拉脫臼了,其實我沒有受傷,這個動作反而讓我對於輪式該有的六個方向平衡感有了新的體驗。

最後要四個人一組,一個人在腳前面、手由內往外包推起,另外二個人分別在臀部的兩側扶左右臀部,幫助做輪式的同學從地面起身,也就是我們說「立輪」的動作,這個動作我可以自己起身,所以同學幫我做是容易輕鬆多了。

最後David要我們謝謝合作的夥伴,也預告明天早上的課程將進行整個Primary series,下午則是Yoga Flow,今天的課程也就告一段落。

我換好衣服到達大廳,家人都已經在等我了,我們在大廳內拍了一些照片。不過累了一整天,對於晚餐可特別的期待,老公特別帶我到九龍北京道1號八樓的功德林上海素食餐廳吃點不一樣的玩意兒(老公好像對樓頂fusion style的Aqua及京菜較有興趣)。剛進門兒時只有我們一桌,本以為五、六十張桌怎麼做的滿,但沒想到客人越來越多,我們離開時至少坐了一半。餐廳綠白的裝潢非常高雅,觀賞維多利亞港夜景的景緻尤佳,但最棒的是,大家都覺得來對了,尤其孩子們對食物的喜好是最誠實了,不論包子、鍋貼、蒸餃(比鼎泰豐或醉月樓的素餃都好)、餛飩都稱讚好吃,最特別該是上海冷麵,乾的上海細麵加上八種不同的醬料,任君自由選擇,孩子們則對甜麵醬情有獨鍾。愛吃甜食的我還點了馬蹄糕、紫米八寶飯(超級美味)、還有一道秋季特有的無花果燉梨茶,每道的甜味都不相同。功德林的滬式素食,和溫哥華Stanley Park內Tea House的西式蔬食真是兩種不同口味的代表。素食能吃得如此享受,不是油膩膩的假魚假肉,不是為吃素而吃素,真是讓人感覺愉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