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4日 星期四

秋季養生秘笈

人間福報第10版《健康講義》
廖敏宏(本文作者為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中醫科醫師)

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其中,秋分是氣候由熱轉寒的關鍵點。中醫認為,這是天地之氣進入了「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而「白露」過後,漸漸晝熱夜涼,氣候寒熱多變,若稍有不慎,容易傷風感冒,許多舊病也易隨之復發。

傳統中醫認為,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過了「秋分」後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傷津液,引發口乾舌燥、咽喉疼痛、肺熱咳嗽等與呼吸道相關的症狀。另,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大地萬物變色,常易使人心情較為鬱抑,有躁鬱症病史者病情易出現變化。

那麼,在秋季該如何養生呢?中醫教您由飲食與日常作息來保養:

一、秋屬肺金,主收。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盡可能少吃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燒烤,以防加重秋燥症狀。秋燥易傷津液,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因此飲食上宜多選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山藥、梨、藕、鴨肉、柿子、芝麻、蓮子、甘蔗、蜂蜜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提供三個簡易食療方法供參考:

(一)水梨羅漢果湯:水梨一個,羅漢果半個。將水梨洗淨切塊,與羅漢果加水合煮,煮沸後,文火煮二十分鐘取汁服用。此湯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之功效。

(二)芝麻烏梅湯:芝麻一百二十克,烏梅十五克,冰糖三十克。將烏梅用溫開水泡一日,連湯放入鍋內,加入冰糖及洗淨的芝麻煮沸後,文火煮二十分鐘取汁服用。此湯可治乾咳無痰。

(三)沙參百合瘦肉粥:北沙參五錢,太子參五錢,百合三錢,蓮子一兩,淮山藥三錢,大棗三枚,瘦肉二兩,米半杯。將所有材料洗淨與瘦肉一同加八碗水煮一小時。此道藥膳除了有潤肺效果外,還可補氣,提升免疫力。

另外,香蕉銀耳羹,對潤肺清燥有效果外,香蕉中還含有豐富的色氨酸,可在腦中產生血清素,使人情緒放鬆,改善憂鬱症狀。做法:香蕉一根,銀耳十五克,冰糖三十克。香蕉去皮切塊,加入適當水量與銀耳、冰糖共煮,沸後再文火煮二十分鐘,等香蕉膨脹疏鬆變大,即可飲食。

二、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同時,盡量不受外在環境紛擾影響(例如少看電視、報紙),使神志安寧,以避秋天肅殺之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