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20日 星期一

Space 031 Felina/Flow 1

晚上是今天第三節瑜珈課,也是匆匆忙忙的感覺像是拋家棄子似的從家事中趕到,其實都快拿起電話取消預約了,但先生趕回家第一句話還是催我快去上課,所以又來了。

因為是Flow 1,而且一看到有超過24個同學,就知道這個大班上課,是不會有太高難度的,而且我每每看到會帶水進教室的同學,還沒開始上課大概就知道這個班組合的程度。進階課裡真的就不會有同學帶水,原因一是不會需要喝,原因二是分散注意力,我連汗都很少擦,同樣的原因。

在我旁邊是一位西方男士,塊頭該有我兩倍壯碩,但整節課都喘個不停,我都有點為他緊張,Felina頻頻來為他調整動作,其實他都不可能作到,有的時候我覺得一直要新生利用輔助工具其實也很困難,還不如換個動作給他,雖然是各有好處,但我自己一路練習下來的心得,我覺得呼吸急促都已經過頭了,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甚至心態上會覺得自己無法勝任,最後打了退堂鼓,我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都覺得可惜。大班的教學給與相同標準化的動作有其不得不,像我這節課感覺連熱身都沒熱夠就攤屍了,真的一點也不誇張,但我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

我最大的收穫不是體位法的本身,而是Felina跟我們分享一篇中國時報周日副刊上的文章Be,內容竟然有一大段有關瑜珈的述敘,這篇由王文華所寫的文章,稱瑜珈為一場「Be」的運動:

"以瑜伽為例。瑜伽是一種「Be」的運動。它的動作,嬰兒或小孩可以輕易做到,但大人卻做得痛苦。為什麼?因為大人累積了多年的壓力和煩惱,慢慢與自己的身心脫節。瑜伽就是要讓大人恢復出生時呼吸自然的深度,和身體原始的彈性。

瑜伽要做的好,身體要「鬆」。「鬆」不是躺在地上,什麼都不動,那是「垮」,不是「鬆」。經過天災人禍,大人的身心都已變成廢墟。廢墟要「鬆」,必須要在身體、思想、飲食、作息等各方面不斷練習。練習花時間、花心力,絕不是無所是事、坐以待斃。

瑜伽中每一個鬆弛的動作,都需要某一個部位肌肉強勁的力量。比如說像蛙人操的「輪式」:人躺在地上,肚子朝天,身體像鼎一樣撐起來。手臂和腹部不用力,怎麼做得到?這種「鬆」,這種「Be」,靠練習,靠努力。

但如果把做瑜伽當趕流行,或是一定要跟旁邊的同學比個高低,那就不再是「Be」,而又變成扭曲。 "

我其實平時不看副刊,也不認得大名鼎鼎的作家王文華,但經過Felina的介紹,我對這篇文章非常有興趣,Felina還在我們最後攤屍起來後靜坐時,又念了一段這篇文章的精華給我們聽:

"「Be」的意思是:是怎樣就怎樣、該怎樣就怎樣、不扭曲、不勉強。

「Be」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一切的人、事,都處在最自然、最輕鬆、最不做作、最不費力的狀態。

順其自然,不再強求。不需過度感傷,也不需過度瘋狂。事情是這樣,就讓它這樣。人生是一個大循環,來日方長。

「Be」,就是回到最原始、最簡單、最自然、最正常的狀態。這聽起來簡單,很少人能做到。

因為在成長過程中,當我們發揮潛力時,也扭曲了自己。終其一生,我們努力扮演定義狹窄的「成功者」。而不是隨遇而安,當一個海闊天空的「自由人」。

Tiger Woods打球、林志玲走秀,都是渾然天成、輕鬆愉快的。多年努力的成果已經內化,他們不須用力,就可以天人合一。"

當然以我們的眼光來看,把瑜珈視為運動仍然是未進到核心精神的看法,但這篇文章提到的順其自然、天人合一,卻是瑜珈追求的精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