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飲食之旅》素食 養生又養性

人間福報第14版/王仁湘

素食者一般較為鎮靜,人性和善,心平氣靜,謙恭守禮。古人也正是這麼看待素食的,與現代醫學恰相吻合。

同今人一樣,古人對素食的態度有很大差別。清代袁枚寫了《隨園食單》,在「素食單」和「小菜單」中列有八十餘種蔬素菜品的製作方法。他說:「菜有葷素,猶衣有表裡也,富貴之人嗜素甚於嗜葷。」他是提供葷素結合的人,似乎還主張多用素食。

清末還有一位佛教徒叫薛寶辰,撰了《素食說略》一書,記述了當時流行的一百七十餘種素食的製作方法。他是一位絕對的素食主義者,反對殺牲,反對食葷,他認為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人,無不都以淡泊明其心志,因此多食素食。他還特別指出,素菜如果烹調得法,味美不會亞於珍饈。

他勸人食素,可謂情真意切,他說一碗肉羹,是許多禽獸的生命換來的,喝下去又能美到哪裡呢?試想這些動物飛翔跳躍時的自在樣子,再想想牠們被捕獲後掙扎的樣子,再看看將牠們送到刀砧上的可憐樣子,真讓人難過得不忍心動一下筷子。

佛教徒的慈悲心腸,大概都是薛寶辰這個樣子。

當然,素食者並不都是佛教徒,明代陳繼儒的《讀書鏡》有一語云:「醉醴飽鮮,昏人神志。若蔬食菜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可以養神也。」這其中所追求的是另一番清淨的境界,代表著相當一部分文人的思想。

清人願祿〈題畫絕句〉云:「綠蔬桑下淡拖,嫩甲連塍雨又過,試把菜根來大嚼,須知真味此中多。」表達的也是這樣一種境界,是一種追求。

素菜以綠葉菜、果品、菇類、豆製品、植物油為原料,易於消化、富於營養,利於健康。現代醫學證明,許多素菜如香菇、蘿蔔、大蒜、籚筍等,還具有抗癌和治癌作用,屬健康食品。

素食能調節人體臟器功能,降低膽固醇,淨化血液。又據營養學家說,人體血液酸鹹度十分重要,魚肉富硫、氯、磷,屬酸性;蔬果富鈣、鉀、鎂,屬鹼性。酸性食物表面上比較活潑,卻缺乏耐力,因此食用過多的魚肉,易於興奮衝動,缺乏靜默的涵養。而素食者一般較為心平氣靜,謙恭守禮。其實古人有的也正是這麼看待素食的,與現代醫學恰相吻合。

素菜以時鮮為主,清雅素淨。清人李漁的《閑情偶記》「論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潔、曰芳馥、曰鬆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一字之鮮。」

素菜除了菜蔬清鮮的特點,還有花色品種多,中國現代的素菜已發展到數千款之多,烹調技法也有很大進步,這些技法大體可歸納為三大類,一曰捲貨,用油皮包餡捲緊,以澱粉勾芡,再燒製而成,名品有素雞、素醬肉、素肘子、素火腿等;二是滷貨,以麵筋、香菇為主料製成,有素什錦、香菇麵筋、酸辣片等;三是炸貨,過油煎炸而成,有素蝦、香椿魚等。

自唐代發明的素菜葷做的技藝,到現代已發展一個十分完美的境地,素菜是中國烹飪的驕傲。(台灣商務印書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