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5日 星期日

天然不偏食 吃素才健康

人間福報/元氣生活/彌生

過去的人吃素,大多是宗教理由,而現代人吃素,則著眼於健康理由。本報將於五月十日在台北世貿二館舉行二○○七年「素食博覽會」,預計將吸引十萬人次入場,足證現代人為追求身心健康,已把素食視為最理想的飲食原則。

環顧坊間,素食餐廳一家接著一家開,顯見素食人口愈來愈多,不過,為了追求健康而改吃素食,一定要吃得正確,才不致因為吃的不得法,反而不利於健康。

台大醫院營養師劉秀英表示,一般人習慣將素食歸類為「健康」,而葷食則不夠健康。基本上,素食的確普遍比葷食的脂肪含量低、纖維多、飽和脂肪酸低,且幾乎不含膽固醇,對於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防癌都有好處,但更重要是,食品內容的選擇及烹調方法,才是決定有益或有害的關鍵。

由於不少素食餐廳及素食者,擔心吃了太清淡的素食,胃部很容易排空,較容易肚子餓,因此在烹調時往往使用過量的油脂,結果消費者長期吃下來,反而容易出現文明病。

劉秀英說,坊間素食餐廳提供的餐點,最大問題在於油脂偏高,一方面是油炸類食物太多,二方面是食物本身添加的油脂量太高,都不利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其實,如果怕吃素肚子餓的話,不妨增加纖維類的攝取,可以增加飽足感,例如以糙米、胚芽米代替白米,把水果當成兩餐中的點心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營養師謝宜芳也說,吃素一定要吃「健康素」,也就是儘量選擇天然素材,不能偏食,並且採用低油、低糖、低鹽、高纖的烹調方法,才能真正得到健康。

據了解,傳統素料多採用含澱粉較高的五穀根莖類當食材,或者加糖、炸過再調味,導致過油過甜,對有遺傳性血脂肪代謝異常的人,並不是理想的食物。

此外,有些素料中添加太多化學藥品(例如麵腸及豆類製品添加過氧化氫、亞硫酸、硼酸,或者加工素食添加品質改良劑、防腐劑等),很可能傷害肝臟、腎臟,都不如食用天然的蔬菜、水果、穀物來得理想。

至於吃素是否會引發營養素缺乏的問題。營養師認為,基本上,蛋白質、脂肪及醣類這三大營養素比較不會缺乏,比較可能不足的是維生素B12、鈣及鐵,但只要加強這方面的攝取,也不會有問題。

一般說來,維他命B12存在於肉類中,但植物中的海藻類也有,可以替代,或者可以藉著綜合維他命來補充。鈣的方面,當然喝牛奶是最好的,如果吃全素的人,則可以多吃黑芝麻、深綠色蔬菜、豆腐等來替代。

鐵質方面,像紅鳳菜、紅莧菜、川七、黑砂糖等都可以提供。她特別建議一道「糙米黃豆飯」,將糙米及黃豆以三比一的比例泡水後煮成飯,當作主食,或者打成米漿後再加些黑糖及芝麻當點心,就能夠獲得均衡的營養。

此外,素食者如果能多吃一些富含維他命C的蔬菜水果,例如芭樂、柑橘、草莓、奇異果、鳳梨等,也能夠幫助鐵質的吸收利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