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E9 報導╱楊琇雯、黃筱筠
春天是養肝的季節,夏天則重養心、清火,在中醫理論中,肝屬木,心屬火,若木旺就能生火,心與肝息息相關,意思是春天若能把肝養好,夏天暑熱、陽氣太盛的情況就能減緩。而春天養肝適合以補血方法,因為肝屬血,所以像是葡萄乾、龍眼乾、糯米甜糕這類補血、健脾胃的食材,都是適合春天養肝血的甜品。
春夏都是屬陽的季節,春天陽中帶陰,夏天陽氣最盛,若春天能好好調養,夏天就能心火不過旺。中醫理論中,春天適合吃甘味,因為甘能入脾胃,脾胃養好自然肝血充足。而甘味不僅是指甜味食物,還必須補胃益脾,像糯米、龍眼乾、紅棗、山藥、葡萄乾、地瓜、南瓜等都很適合。
甜品
葡萄乾補血
葡萄乾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可養肝血,適合易貧血、常頭暈目眩的人吃。春天易頭暈的人,通常氣血較不足,而且葡萄乾富含鐵質,對女性來說是造血所需,不過因糖分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
龍眼乾安神
肝血不足、氣血循環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沒精神。而龍眼乾可入脾養血,脾胃養足了,肝血、肝氣也較足,晚上睡不好、易頭暈的人可多吃。不過常口乾舌燥、易上火、體質較燥熱的人則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
糯米糕補體力
糯米有補中益氣、補充營養的作用,寒涼的天氣吃糯米,可溫補脾胃、養血安神,適合脾胃氣虛、常腹瀉的人,也就是適合天冷時容易肚痛腹瀉或肚子冰涼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易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約半個手掌即可。
重保養
早睡早起可養肝
春天最應該早睡早起,因為春天是一年中陽氣剛升起的時候,早點起床、早點睡可配合節氣運行,陽氣利用較好。
情緒平穩疏肝氣
春天以養肝為主,而肝主疏瀉,意思是應情緒平穩、少生氣,否則肝氣鬱結、肝血虛,都不利身體健康。而且春天的陽光還不是很充足,情緒上會有些鬱氣,要特別注意。
提醒你
梅雨季不宜喝奶茶
台灣每年5月進入梅雨季,建議提早調理脾胃,以免因濕氣傷脾胃、氣血不順,尤其是過敏體質、易腰痠背痛者要特別注意。養好脾胃到了夏天就不會陰陽失調。而梅雨季期間更要注意,少吃傷脾胃食物如奶茶。茶屬於輕寒,腸胃虛弱者不宜多喝;牛奶屬於濕熱,喝太多會使腸胃水分代謝失調,尤其是冰奶茶。另外,冰冷食物、鹹、油脂多的食物這段期間也要少吃。
醫師說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 黃中瑀
春不養生夏易病
「春不藏精,夏病泄瀉」意思是春天若沒有將身體調養好、將肝血養足,到了夏天就容易有腸胃疾病,以及冒痘痘、大便大不乾淨的情況。而養肝血的同時要調理脾胃、營養充足,否則在春天易因氣血不足而發生的疾病也會更好發,像是感冒、退化性關節炎、皮膚癢等。
情緒也需要調理
春夏交替時要注重養生,最忌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因為怒會傷肝,喜則傷心,而肝和心分別對應了春天和夏天。而肝火較旺的人眼睛易有血絲,因「肝開竅於目」,可用瀉肝火、清熱的補方,例如百合、天麻、枸杞子等,可請中醫師針對體質開藥方調理。
簡易藥膳 緩解老幼換季不適
正值春天轉換到夏天,天氣忽晴忽雨,氣溫變化大,自行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說,這時孩童易有皮膚濕癢、紅疹等問題;老年人則是關節易痠痛。另外老人、孩童也易有喉嚨癢、打噴嚏等情況。吳明珠醫師建議可多吃健脾去濕食物,如芭樂、薏仁、山藥等,幫助脾胃吸收養分即有去濕氣作用,可改善皮膚、關節痠症狀,或是吃潤肺食物如杏仁跟銀耳,滋養呼吸道。吳明珠醫師針對小孩和老人常見症狀,設計平日保養可吃的食療點心,但建議先向醫師諮詢。
百耳杏仁滋養肺 老幼皆可
材料:銀耳、百合各20克,杏仁粉約30克。
作法:銀耳和百合洗淨備用。將700c.c.水煮滾後加銀耳、百合,煮滾後轉小火煮約30分鐘,加入杏仁粉攪勻後即可關火。
作用:改善喉嚨乾癢等症狀,老人、孩童都適合食用。
薏蓮甜品緩搔癢 孩童可吃
材料:蓮子、淮山、芡實各20克、薏仁40克。
作法:1.將薏仁、蓮子浸泡冷水1個晚上。2.全部材料放到電鍋裡,加水浸泡淹過材料約3公分再按下按鍵,等按鍵跳起可添加蜂蜜調味。3.如沒有電鍋,可先將1500c.c.的水煮滾後,把所有材料放入煮滾後再用小火熬煮到蓮子鬆軟,再添加蜂蜜。
作用:改善孩童皮膚紅癢;去體內濕氣。
紫米甜粥顧筋骨 老人可吃
材料:淮山20克、薏仁40克、紫米50克、淮牛膝20克。
作法:1.薏仁、紫米浸泡冷水1個晚上備用。2.淮牛膝放到棉布袋,加2碗水煮成1碗水,取汁備用。3.淮牛膝汁液放到鍋裡加水到約1500c.c.煮滾後,將所有材料放入煮滾後再用小火慢慢熬煮到紫米心透了,加入冰糖後再熬煮到糖融化,即可食用。
作用:可強健筋骨,保養老人換季時常見的關節痠症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