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0日 星期四

顧好脾胃免養肝 首選地瓜 南瓜

蘋果日報E11/余孟芬、江孟芝

以中醫理論來說,春末夏初本是養脾胃的季節,但本周濕度較高、下完雨後又轉熱,容易食欲不振、營養吸收不好,建議現在開始提早調養脾胃,讓腸胃的消化吸收更好。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醫師張家蓓表示,脾胃為後天之本,只要先把脾胃養好,營養能被身體吸收,不用特地養肝,也能達到疏肝理氣的目的。

脾是主升,能將消化後的營養精華散布全身,脾若不升,營養來不及消化就排泄出去,會導致吸收不良。另外,春天雖適合養肝,但春季屬木、脾胃屬土,若先把脾胃調養好,就不用再特地養肝,也能發揮臟器的作用;若脾胃吸收不良,抵抗力相對較差,便容易感冒。張家蓓中醫師表示,黃色食物對應五行為土可入脾、增強脾臟的氣、調節新陳代謝。有些人四肢纖瘦,惟獨肚子較大,或經常沒胃口、吃不下飯、吃飽就會想睡覺等,就是脾胃和肝氣不足的表現。

養脾食材

地瓜 防動脈硬化
地瓜營養豐富,所含的黏蛋白能保持血管壁的彈性和暢通,分解多餘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在腸道中不會被吸收,吸水性好,可預防便秘和部分腸道疾病,還能降低人體自由基,有抗氧化和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南瓜 健脾抗氧化
南瓜入胃、大腸經,可潤肺、補脾、增食欲和改善胃痛,有止痛、安胎等作用。手腳冰冷、易疲倦、體力差、貧血者可多吃。南瓜有豐富的營養素,澱粉與醣類易被人體分解、吸收,且胡蘿蔔素含量是所有瓜類中最高的。胡蘿蔔素在體內會轉換成維生素A,有保護皮膚和黏膜的作用,可改善冷虛和預防感冒。

蓮子 養腸胃助眠
蓮子能補中益氣、寧神、止瀉、調養腸胃和改善白帶。蓮子有收斂作用,多吃可改善脾虛和腸胃不適,小孩易消化不良、整日煩躁不寧或吃不下,可多吃蓮子。老年人失眠、多夢,神思煩亂,吃蓮子可以安神、鎮靜以及助睡眠。

簡易調理
陳皮梅助食欲

脾胃虛弱者,廚房裡最好準備陳皮。陳皮具有理氣、調中、健脾、益氣和化痰等作用,用於改善胸腹脹滿、食欲不佳及咳嗽痰多等症狀。烹調時加入陳皮,借助陳皮的香氣增加菜餚的香味以增進食欲,又可發揮陳皮理氣和胃、芳香醒脾和祛濕化痰的作用。張家蓓中醫師表示,直接吃市面上販售的陳皮梅,就能達到疏肝的作用。

紫蘇茶除氣滯
紫蘇具有補中益氣、促進血液循環、健脾胃、安胎、利尿、鎮咳以及除痰等作用,可以改善脾胃氣滯、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可將10克紫蘇以500c.c.熱水沖泡,做成紫蘇茶飲用,或直接購買市售紫蘇梅食用,也可將紫蘇入菜或釀成醋。

葡萄補血健脾胃
葡萄入胃、肝和腎經,味甘養血,其中含有大量的酒石酸,能幫助消化,營養吸收較差的人,可多吃葡萄來養脾胃、助消化。張家蓓中醫師表示,葡萄含鐵質及許多抗氧化物質,對健康相當有幫助。提醒有腹瀉情況者要少吃葡萄,否則更容易拉肚子。

香蕉潤腸助消化
香蕉入脾、胃經,含有豐富的醣類、維生素和礦物質,鉀含量也很高,能降低人體對鈉鹽的吸收,有清熱解毒、滋陰潤肺、潤腸通便、保護胃壁和降血壓等作用,對於養脾胃也很有幫助。張家蓓中醫師提醒,香蕉吃多了容易脹氣,有糖尿病病史或過胖者要少吃。

專家說

脾胃差勿吃人參
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張家蓓
若還沒調養好脾胃就一直吃人參或雞精,身體無法消化和吸收,不僅無法發揮作用,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應先把脾胃調好,再吃一些能補氣和補血的食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