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7日 星期二

今天立冬 進補好時機

中國時報E2
吳明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11月7日是立冬,意味著冬季的來臨,傳統上人們習慣以進補來抵禦寒冷,但現代人生活方式作息不同,進補時除口味要清淡外,還須視個人體質而定,以免愈補愈糟。

最近每下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早晚溫差更是明顯!今年的11月7日為立冬,立是建始,冬即終也,萬物收藏也就是冬季的開始,以立冬為準,民間習俗常以此日為進補日,因為人們工作辛勞近一年,體力變弱,又在天氣立冬變寒之後急需體力抵抗寒冷,所以藉由進補來恢復元氣,並抵禦冬天的寒冷和預防疾病。

吃補 要隨四季變化調節

《黃帝內經》中指出了冬天精神、起居和飲食調養的方法,並根據自然界的變化引入人體冬季養生的原則。也就是說,起居方面要早睡晚起,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厚薄要適合,不要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

中醫的理論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和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而在飲食調養方面,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冬季要採用溫性的食材、藥材進補,所謂「腎氣旺於冬」有促進保暖之效,進補時,要少食生冷,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來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但也不宜燥熱,可針對體質食用一些滋陰潛陽,補中益氣調腎的膳食為宜。又因鹹多傷腎,冬季藥膳不宜過鹹,以助腎藏精氣,促進臟腑的生理功能。

大補、小補 因體質而異

製作藥膳選擇藥物和食物,應溫而不散,熱而不燥。因為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居住的環境、氣候各異,所遺傳的體質也相差很多,有些人因為工作關係常會熬夜,因此會感到口乾舌燥、目澀、大便較不易解,或較硬的燥熱體質;也有的屬常腹脹、拉肚子、四肢冰冷的脾胃虛寒型;雖同屬冬令進補,前者食材、藥材就要傾向以甘潤生津之品為宜,而後者較要注重甘溫補中之品。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