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E2 佘雪紅/中華民國瑜伽協會理事
(作者曾任臨床護理、公衛護理人員)
做瑜伽,是一段享受身體和諧的過程,做完瑜伽後,身體「清」又「輕」,讓人感到舒暢和放鬆。
有人拿瑜伽當苦行,磨勵自己;有人不斷地練習劈腿、後彎、拉筋,訓練自己;有人把瑜伽當運動,講究速度,短時間內做完一套動作,增強自己。這沒有不好、沒有不對,只是我覺得可惜了,他們沒有取走瑜伽的精華—達到身與心的和諧平衡。
瑜伽,梵語意思是「連結」,做瑜伽,也可稱為做連結。連結什麼?是什麼和什麼連結?從結果看,是個人與宇宙的連結,做瑜伽一定得利用地心引力,讓身體重量發揮效用,在不用力、放鬆下,達到充分的伸展。
從過程的次第看,是動作和動作的連結,注重過程和動作的次第。學瑜伽,必定重視體位法,但不少人只注意比對自己完成的姿勢標不標準,忽略做到某個體位法的過程。
例如做弓式之前,要先伸展過肩胛骨附近肌肉群、大腿前側肌肉、腰椎周邊肌肉,之後再來嘗試完成弓式,就比較不會受傷,也比較能伸展得更多。
從動作型式看,是身體三角架構的連結。用一個點支撐全身重量,一定辛苦,自己也不安,運用連結找到多個支撐點,就能不費力、放輕鬆,通常能找到三角連結的架構。
不管在定式或在一組動作的運作過程,連結的支點都要明確。例如大熊貓式,須同時兩肩著地,加上腳板的一點,明確固定三角架構,才能藉腳的伸展,利用身體重量按摩肩膀。如果只有一肩著地,另一肩懸空,這一肩受力可能過大、而且不容易控制力道。
還有,也是心和身的連結。很多人問我同樣的問題:「要怎麼樣才能放輕鬆?」如果做到前述兩點,做瑜伽的過程是安全而舒適的,但要做到真正的放鬆,而不是不很緊張而已,必須要「放下」。
身心的連結最難,做老師的,很容易辨識這學生緊不緊張,放鬆的肌肉和用力的就是不一樣。擔心、害怕、罣礙等等情緒浮上時,就是無法把身體癱給地心引力,一用力對抗地心引力,伸展是不完全的,當然不易達到超越的淋漓暢快感。放下,把自己交給地心引力,也才能做到個體與宇宙的連結。
訓練放下,可以試著從不用力、有節奏的腹式呼吸開始,慢慢地,達到不思維……。
體位法做得好不好,與柔軟度有關;瑜伽做得好不好?問的是連結的程度。做瑜伽,你做到了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