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變涼了,中午開著窗的練習還覺得有點風,來了約二十個同學,難得的高出席率。
錄音帶拜日式一次,例行的簡單伸展。躺姿第一個動作,腳彎併攏彎靠進胸口,上半身起身,兩手平伸往前,然後把兩腳往右、兩手往左,再把兩腳往左、兩手往右,回到中間,躺回地板,重複五次,第五次時中間起身時兩手抓腳板。由於頸部可能會酸,兩腳彎、兩手抱腳倒向左邊,頸部繼續轉,換邊重複。
起身成坐姿,左腳內彎,右腳底踩在左腳大小腿交會膝蓋處,手像Marichyasana A bind,身體往左Twist,然後把右腳改踩在左腳小腿中間後方的承山穴,上半身前彎,就像Marichyasana B,施老師說承山穴可以治療肩頸後側疼痛,如果有便秘現象的人,會感覺這個穴位有硬塊,因此按摩也可以改善,換邊重複。
高跪起身,右腳往右邊伸直,左手撐左邊地板,右手貼耳左側彎。把左腳腳勾,身體先往上翻停留,然後用右手去抓左腳腳後跟,再把左腳腳背貼地後彎停留。起身把右腳腳趾往上勾,兩手背後交叉外翻,前彎額頭點地在兩腳間的地板上,吸氣起身,右腳收回,大拜式拍打腰臀,起身換邊重複。
貓式開始,第一次兩手手指朝前,第二次兩手手指朝後,臀部坐到左側,右手離地到臀後,放在與左手的水平線上,兩手保持肩膀寬,右腳往後,讓右腳腳踝勾住右手腕,注意是腳找手,不是手找腳。回正也是大拜式調息,起身換邊重複。
施老師提到,如果想加強手掌虎口的力量,可以把橡皮筋纏在大拇趾與食指上,利用張力練習撐開。另外也可以把橡皮筋纏在兩手的手指上,兩手掌心往外、讓手指往相反方向拉,可以幫助無法在貓式撐地時、手指朝內的同學練習伸展。
再次高跪,左腳往內彎45度,第一次右腳跟踩在左腳膝蓋正前方,第二次踩在左腳膝蓋左邊,身體右轉,左手肘撐右腳膝蓋外側,兩手胸前合十,然後把左手穿過右腳、兩手背後相扣停留,第一次手鬆開撐地,兩腳伸直、右腳腳趾勾,前彎停留,然後把右腳微彎,同樣左手穿過右腳、兩手背後相扣停留,鬆手後回到高跪,換邊重複。走第二次時略去兩手撐地的步驟,直接Bind把兩腳伸直保持平衡。
滾背幾次成躺姿,兩手交叉抱後腦,兩腳膝蓋彎,輪流放到地板的兩側,臉往相反方向看。
躺姿兩腳伸直,右腳伸直舉高,跨高跨遠到左邊,左手抱右腳、右手抓右腳繞過頭上方,臉往右邊看,再把右腳跨高跨遠到右邊,右手抱右腳、左手抓右腳繞過頭上方,臉往左邊看,腳放下後換邊重複。
滾背幾次成犛鋤,兩腳打開左右搖,併攏停留,壓耳式,手不撐地的肩力式停留。回地板,滾半圈,翻成趴姿,弓式、搖弓、側弓,再翻回躺姿,翹二郎腿休息,按摩後下課。
今天上課前,施老師特別來問我,我在Blog上提到的書,我說明天早上會帶給她看。下課後老師又找我聊,其實我平時比較沒機會跟施老師聊天,她知道我現在在Pure上課,所以問了一些東西方教學不同的問題,我也很樂意分享我所學習到的經驗。其實施老師的中醫背景是她的強項,這是西方瑜珈老師所沒有的,而很多中醫理論其實與瑜珈體位法可以相輔相成,從養生的觀點來看,也比較不會陷入執著於體位法的迷思中。她說每次看我練習瑜珈時的認真表情都會不由得「肅然起敬」,讓我聽了哈哈大笑,我對瑜珈確實很認真,但沒想到會給老師這種感覺。
我在這個傳統教室的課程已經快結束了,未來最讓我想念的應該就是施老師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